河南省商城县人民法院达权店人民法庭地处商城县南部大别山深处,辖区三分之二以上为深山区,当地百姓称之为“五里八道河,出门就爬坡”。为切实减轻群众诉累,达权店法庭借助网络新技术,用实实在在的小举措,谱写着山区法庭司法为民的大文章。

  二维码+呼叫转移 服务时刻在线

  达权店法庭门口公告栏里有两个二维码极其显眼,一个用于扫码立案,另一个用于扫码缴费。有立案需求的当事人只需扫描网上立案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进行立案操作,相关诉讼费缴纳也可通过扫码进行,真正实现诉讼“只跑一次”。

  考虑到辖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事人往往为了一个官司不得不来回跑,费时费力。法庭将办公室固定电话设置呼叫转移至书记员手机上,打造成法庭热线,方便随时随地接听群众的咨询来电,并及时予以回复,做到了电话在哪里,法庭就在哪里。

  搭建多元解纷便民平台

  疫情期间,法庭辖区内两居民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多次发生口角,矛盾随时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法庭干警通过多元解纷微信群了解情况后,主动参与矛盾化解工作,协助达权店镇党委政府成功化解此案,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评价。这只是达权店法庭投身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践行“枫桥经验”,牢记为民初心。达权店法庭充分发挥法庭的连接、指导、规范作用,搭建微信小平台,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格局。法庭联合村(居)委会、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由法官将基层单位负责人纳入多元解纷微信群,对辖区内存在的纠纷或可能产生的纠纷隐患,开展诉前化解、诉中调解,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同时,法庭做到受理纠纷有登记、调处纠纷有协议、巩固成果有回访,日益扩大联动调解成果,保障地方平安,维护地方和谐。

  审理一案 教育一片

  2015年,达权店法庭审理85岁老人董某某诉五子女赡养一案时,发现这个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兄弟姐妹间因陈年旧事互相指责埋怨,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合议庭决定开展巡回审判,地点就设在村部。庭前,为及时有效地保护老人合法权益,法庭冻结了其中二被告的银行存款,同时积极和当地村委会进行沟通协调,组织村民进行旁听,扩大庭审效果。最终几名被告就赡养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案件审结后,为老人捐款捐物的周边群众络绎不绝,在当地村民中掀起一股尽孝心、献爱心的热潮,承办法官还因此应邀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节目。在此后审理的多起赡养案件中,承办法官开辟新思路,组织当事人庭前观看该节目录像,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数次出现当事人泪洒现场主动要求和解、撤诉的情况,形成了办理赡养案件的“达权店经验”。